近期,一场席卷公募基金行业的风险等级重估潮密集来袭。
据不完全统计 ,9月以来已有近20家基金公司发布逾20份调整公告,涉及数百只产品 。调整并非仅发生在作为产品源头的基金公司,银行、券商 、第三方等销售渠道也同步联动。
总体来看,调整方向以上调风险等级为主 ,不少以往被视为“稳健”代表的债券基金、“固收+ ”产品从R2(中低风险)提升至R3(中风险),部分高波动权益基金则被调升至R4(中高风险)。
这场由监管规则与市场变化共同驱动的调整,旨在让风险标识更真实 ,倒逼投资者重新审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调整潮涌
2025年9月以来,公募基金风险等级调整的公告频率显著加快 。
10月20日,华安基金公告 ,自10月24日起对旗下17只(份额分开统计,下同)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调整,全部上调。其中 ,债券基金(华安强化收益A/B),由R2(中低风险)升至R3(中风险),指数增强基金(华安中证1000指数增强A/C)由R3升至R4(中高风险)。另有13只主动权益基金(如华安沪港深机会)由R3升至R4 。
10月9日 ,富国基金公告宣布,自10月10日起对旗下31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调整,其中28只产品风险等级上调,3只产品下调。提高风险等级的28只产品 ,主要类型为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20只基金的风险等级均由R2升至R3,8只基金的风险等级由R3升至R4。另外3只基金调降风险等级 ,均为黄金产品,风险等级均由R4调降至R3 。
招商基金也公告,自10月1日起旗下16只基金产品调整风险等级。旗下多只债券型基金(如招商安本增利)从R2上调至R3;多只指数增强型基金(如招商中证1000指数增强) 、主动权益基金(如招商专精特新股票)从R3上调至R4。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 ,9月以来,近20家基金公司发布了22条相关公告,远超此前月均个位数的水平 ,且单次公告常涉及旗下10余只至数十只产品 。涉及基金公司包括华安基金、富国基金、华泰柏瑞基金 、天弘基金、融通基金、前海开源基金 、诺安基金、海富通基金、西部利得基金 、中邮创业基金等。
而此前,较少出现此类涉及风险等级调整的公告,比如8月、7月、6月分别仅有5条 、6条、5条。
调整并非仅发生在产品源头 ,销售渠道也同步联动 。
据记者了解,除了基金公司之外,近期,部分银行也对旗下代销的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进行了调整。
中信银行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该银行于10月15日起进行了年内的第四次调整。此次调整17只代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评级,其中,2只易方达管理的混合型FOF基金从R3下调至R2 ,其余15只产品风险评级上调,包括将2只汇添富管理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从R4上调为R5,将平安基金管理的2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工银瑞信管理的1只混合型FOF基金从R3上调为R4。
而此前三次调整 ,该行已累计对163只代销资管产品的风险评级进行了调整,其中仅5月份一次就集中调整158只,全部为评级上调 ,部分产品的风险等级甚至是一次上调两级 。
2025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调整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例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 、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也曾公告对旗下代销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进行调整。
业内人士介绍,券商和第三方销售平台也同样参与了本轮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评定和调整,其操作逻辑与银行一致 。
“近期出现了基金公司和代销机构对公募基金风险等级密集调整的情况。”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介绍 ,除了银行和基金公司外,券商等其他代销机构也对代销的公募基金产品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和调整。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也表示,“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例如蚂蚁、天天等代销机构同样存在对产品风险等级调整的操作 。”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 ,“对基金产品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和调整,是基金公司和代销机构日常的固定动作。
调整背后
总体来看,2025年的基金风险等级调整呈现出普遍上调的态势。特别是很多以往被认为是“稳健”产品的债券基金和“固收+ ”基金被从R2(中低风险)上调至R3(中风险) 。同时 ,部分跟踪小盘股指数的增强型基金、主动权益基金也因波动性较大,被上调至R4(中高风险)。
而公募基金风险等级调整核心驱动主要是两个:监管要求与市场变化。
托合江介绍,今年3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今年3月,该办法自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项新规是推动银行密集调整风险等级的最直接原因。
《办法》要求代销机构履行“卖者尽责”义务 ,强化适当性管理,确保“产品风险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匹配”;要求商业银行独立 、审慎地对代销产品进行风险评级,并明确当银行与基金管理人评级结果不一致时 ,应遵循 “孰高原则 ” 。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市场波动较大,部分主题基金表现优异,但净值波动性显著上升 ,被调高风险等级。
“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发生变化,应监管要求,基金管理人有义务定期在产品发生重大变化时 ,对基金产品进行风险重新评估,确保风险等级与产品实际风险特征相匹配 。”曾方芳说。
业内人士介绍,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需要根据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如净值波动、最大回撤、资产配置结构等)动态调整其风险评级 ,以真实反映产品的风险状况。
从具体操作流程来看,曾方芳介绍,一般来说 ,代销机构会综合第三方基金评价机构的评级结果和基金管理人提供的产品风险等级,最终采用其中较高的等级 。此后,采取动态评估机制 ,比如会根据自身的风险评估体系,结合市场情况和产品特性,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代销基金的风险等级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当决定调整产品风险等级后,代销机构或基金会发布公告 ,通过短信 、APP推送等方式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醒。
“代销机构的操作遵循‘独立评估、孰高原则、动态跟踪’三大核心机制 。”托合江说。
“近期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调整呈现以‘就高不就低’为原则 、监管驱动为主导的特点,银行、基金公司和第三方代销机构协同推进,覆盖范围广、调整力度大。 ”托合江说 。
关注适配性
这场对基金风险进行动态重估的调整 ,对基金投资者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托合江提醒,风险等级调整往往反映波动性变化和持仓结构变化,需要投资者关注。
比如 ,当基金净值波动加大 、最大回撤放大,或者是资产配置结构变化,比如基金大幅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拉长债券久期、参与衍生品交易等,有可能导致风险等级的上升 。反之,若基金收缩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 ,则可能使产品风险等级下降。
对基金持有者来说,虽不会被强制赎回基金,但会接收到基金公司或销售机构会通过短信、APP推送等多渠道发送的风险提醒,清晰告知“产品风险特征已发生变化”。这意味着 ,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这些“变得更危险”的基金是否还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对新申购及定投的投资者来说,如果调整后基金的风险等级高于投资者本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结果,系统将禁止申购 。比如 ,中信银行近日公告中提醒客户,对于涉及定投的产品,若调整后的产品风险评级高于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 ,将导致扣款失败,若连续三次扣款失败定投协议会自动失效。此后,投资者需重新评估持仓匹配度。这一限制被认为是“保护性措施 ” ,避免投资者被动承受超出自身能力的风险 。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监管要求的加强,风险评级‘动态化’已成为明确趋势,代销机构和基金管理人越来越注重对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的动态评估和调整。”曾方芳说。
这意味着 ,投资者未来需要像关心基金净值一样,密切关注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的变化,特别是风险上调的提醒,重新审视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动态调整投资组合 。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怎样才能开户买股票:杠杆的例子-又见热股5日翻倍!游资、机构联袂现身 市场热钱动向扫描 这些席位频登龙虎榜
股票开户怎么才能低佣金:平台杠杆炒股-伊朗核计划总部遭袭!以色列多地遭伊朗导弹袭击 特朗普、普京表态
股票维权平台哪个正规:实盘股票杠杆平台-赢了业绩输了规模!绩优主动权益基金遭ETF“偷袭” 什么情况?
多少岁可以开股票开户:炒股怎么配杠杆-190美元!又一机构上调英伟达目标价:看好主权AI需求激增
怎样才能开户买股票:股票短线平台-小米汽车回应SU7前保险杠形变!否认“退订造成销量崩塌”传闻
炒股10倍杠杆:买股票开户用哪个平台-特朗普找到鲍威尔“污点”施压升级 分析师:警惕鲍威尔提前离职风险
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记者辛圆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25年3月25日,倍轻松(688793.SH)公告称,公司股东宁波倍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宁波倍松”)拟通过大宗交易...
记者王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周一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
3月24日,业内权威专家表示,MLF(中期借贷便利)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退出。3月24日...
近日,开源证券大连分公司遭大连证监局处罚,暂停其办理需要合格投资者认定相关业务六个月。该惩处力度在近年来券商分支机构中并...
记者辛圆给补贴、建平台,为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各地纷纷放出“大招”。据央广网周一发布消息,湖...
3月24日,易方达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公开发售。该产品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这个指数是什么?有哪些优势?投资价值如何?...
记者|赵阳戈年初,证监会就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部分条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市场也将注意力投向了...